2011年6月中旬,中海油最大的对外合作油田发生了一起溢油事故。7月1日,中海油投资者关系部发布消息称,终于承认发生了漏油事故,称渤海蓬莱19-3油田于6月上、中旬发生渗漏,附近海面出现油膜,表示漏油面积只有200平方米。
7月5日,国家海洋局召开发布会,通报了中海油蓬莱19-3油田漏油事故调查结果。据国家海洋局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8月25日,渤海溢油事故已经造成累计5500平方公里海面遭受污染。养殖户们遭受的经济损失有可能超过10亿元。
(二)怎么看
原因一:公众知情权的缺失。相关企业在事故、污染等信息的披露上都是密不透风,事故发生后,第一时间的主动披露都付诸阙如,最初的消息都是从非正规渠道散出,正式信息总是姗姗来迟且语焉不详。没有及时的信息披露,受影响群体就无法及时采取应对措施;缺乏公众监督,责任企业又无治污压力,应急措施是否得当,也都无从得知。
原因二: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。事件暴露出目前我国在环境污染事故防治、处置、善后中的法律短板和司法困境。《环境保护法》从1989年5月开始实施,至今已经22年,不少条款需要完善。解决这一重要问题,让它成为能统领各个环境法的基本法,还需相关部门和立法机构的努力。
原因三: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。在国家海洋局多次提出措辞严厉的批评和整改措施的情况下,康菲公司溢油回收及补救方面依然步履蹒跚。从出现事故后拖拖拉拉、应付了事、对公众利益置若罔闻的行为中,丝毫看不到康菲公司所许诺的社会责任。
原因四:行政监管、协调不力。在应对康菲漏油事故时,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没有充分发挥作用。海洋部门不上岸、环保部门不下海,相关部门职责不明、各自为政、相互推诿,给油污染治理带来了极大障碍,也不利于以后处理此类事件。
(三)怎么办
1.制度解决康菲漏油
第一,发生事故后,需要及时公开发布相关信息和尽快开展相关工作。
第二,在清理方面,应当明确规定清除油污和追偿费用程序。
第三,在追究责任方面,应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调查环境刑事犯罪,按照相关法律进行责任处罚。
第四,在赔付方面,明确破坏环境责任方应给予受损方相应赔偿,由于海洋污染的严重性和完全治理的困难,从重处罚也是各国为预防海洋污染所做出的必要举措。
2.如何保护海洋生态
第一,加强规划引导,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,切实改变沿海地区重化工比重过大、过于集中的状况。严格控制新上石化项目,禁止在可能造成生态严重失衡的地方进行围填海活动。
第二,加大治污力度,有效控制陆海污染源。坚持海陆统筹、河海兼顾,加强入海河流综合治理,改善入海河流水质。合理布局入海排污口,制定更加严格的地方水污染排放标准。
第三,多管齐下,努力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系统。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与调度管理,增加入海淡水量,改善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态环境。加强海陆过渡区生态建设,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。在海洋环境敏感区、关键区等划定生态红线。
第四,加强风险管理,有效防范海洋环境灾害。建立海洋环境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对机制,修订完善相关应急预案。
第五,强化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主体意识、法制意识,落实海洋环境保护责任。
第六,加强宣传教育,提高公众参与海洋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,接受社会监督。
(四)怎么考
命题角度一:以综合分析题或漫画题形式考查。可能考查考生对康菲石油泄漏事件的看法,政府在环保领域的职能和作用,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,公众的环保价值观教育,政府信息公开制度;也可能考查海洋保护与开发、海洋污染防治等;还可能直接考查事件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,如立法不健全、政府不作为、企业不履职等。
命题角度二:以计划组织协调题形式考查。可能从新闻发布会、调研、宣传等角度命题。
命题角度三: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。材料可能会涉及康菲石油泄漏事件的进展、各方采取的行动、暴露的问题、网络舆情、专家意见等,来考查对康菲石油泄漏的看法。